天气与日历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扫一扫,快捷登录!
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文成有一奇村,有说是因“梦”而生,也有说是因“雾”而生

admin · 2024-4-17 21:54:45
武阳,一首凝固的诗

喜欢一个地方,总是因为那里住着一个人。时间跨度虽是700多年,但人性的相通可以忘却时间。其实,我们都是“你”《写情集》诗里繁华一瞬的红尘过客。

每回去武阳,我脚步的方向总会忍不住朝着他生活的地方慢慢靠近。特别是在春意初染的武阳,在大雪纷飞的武阳,徜徉于青石板路上,眼前是凝固的诗篇,所有的脚步都慢了,一瞬间,仿佛隔世。武阳好似一首凝固的诗,古名居、古道、古街书写诗句,青山绿水是韵脚,走着走着,我们也成了诗人……

ea081554f169b5b20bf95c36a048f3ad.jpeg
还记得初次被分配到南田时,镇里林海斌书记无意间问我:南田什么地方好?我脱口而出:我喜欢武阳。林书记打趣地说:那让你在武阳驻村好了。虽是无意的交谈,可是给了我几多向往。

虽说没有真的安排在那里驻村,但心已经住在那里了,特别是武阳书院,我发现自己可以坐在那里发呆两个多小时,我不管这里曾经是不是《明朝军师》拍摄的地点,但它给我的感觉是真实的,院落旁丛生的花草,水中游荡的鱼儿,铺于地面的杂乱的鹅卵石,书院里灰色的砖瓦,还有那张黑洞洞的古色古韵的床,像个小房子,上面有棚顶,棚顶外犹如屋檐一般,分成三进,雕琢着各色人物风情图案,往这小房子里看,与床的距离还有一个小廊庑,把这么有韵味的床按在这样的情境里,多少有点神秘。记得第一次文联带我来这采风,那日中午整个武阳书院就我一个人,仿佛整个书院属于我一般。七月的武阳,外面的日头晒得人头发晕,可是在这,在与帝师最“亲近”的地方,风是从溪河里带来一般。最爱刘基的“蝴蝶不知身是梦,飞上寒枝。”也许元朝当时的形式让他觉得心冷,他才躲进这武阳书院,奋笔疾书《郁离子》。刘基与宋濂、高启并称“明初诗文三大家”。《明史》载道:刘基“所为文章,气昌而奇,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。”在民间还流传着“上有诸葛孔明,下有刘基伯温”、“三分天下诸葛亮,一统江山刘伯温”

edd4d456c17d22e3f4e6b6b271496d7e.jpeg
关于武阳由来,有两种说法。一说法是关于“一梦”,相传,刘基五世祖刘集,面对着元朝时期的兵荒马乱,整日冥思苦想:我该怎么带着妻儿老母脱离这样的生活呢?一日午休时候,刘集昏昏欲睡,竟飘飘然做起梦来:跟随着飞鸟,走过一条狭窄的蜀道,眼前豁然展开一片绿得耀人眼的青草地,草地上一群群膘肥的山羊在“咩咩”对吟,时而还能听到不远处的清泉叮咚,草地中间有一道骨仙风的老人挥舞着山羊,刘集开心至极:这就是我的家园,哈哈哈哈,就是这里。随着羊群的一阵骚动,刘集感觉自己的步子踩空了,忽地从梦中惊醒。

“宝地,宝地啊!夫人,我看到了,我看到了。”刘集欢乐地摇着夫人的肩膀。

夫人很是纳闷:“老矣,老矣,还这样孩子气。”

刘集迫不及待地找当地的“周公”解梦。

“周公”会意地点头道:“依先生所言,此地应该是青田方向,一个叫舞羊的地名就是先生的安身之处,不过此地较偏僻,先生寻此要费时日。”

刘集随即拜别,便向青田人家四处打听舞羊,可是都言不知,于是乘坐小船,顺流而下,往较远处地带寻找,终于在岭根往南田方向,找到一个名为武阳(舞羊)的村,一看,就是自己梦中的青草地,此后,就举家从丽水搬至武阳。

dd885178fef84c9fa41bb14354fcce2c.jpeg
又有村民言原为“雾洋”,因当地多大雾天气而得名,后因人们的口音变化,逐渐发声为 “武阳”,所以武阳村因而得名。清代戏曲作家韩锡胙就有诗这么写道:“陇头水漱云千叠,雾脚风生雨一村。”其实至今的武阳仍保留着当年的“云千叠”、 “雾脚风生”,只要碰到稍稍湿润的一点的天气,特别是清晨的时候,雾如升腾的云朵一般缭绕在仿古民居周围,驻足望去,树木、青山、池塘就是从雾里现出一般,等雾气渐渐往后退得时候,整个碧绿的池塘现出来了,接着是滴绿的凝着水珠的树木,最后是墨绿的层层叠叠的青山。

进武阳入口处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“水口山”,因山形似乌龟形而得名,在当地有“金龟把水口”的说法,按照风水学的说法,就是此处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。

9e868494d302fda668102cc7f2fe11d6.jpeg
再往前走,也就是刘基故居的对面,整个山脊叫“笔架山”,笔架是我们汉族传统的文房用具,散发着浓浓的书香韵味,我们自南北朝时期就有使用笔架的历史,看,连山都为武阳作美,怪不得这里出现辅助朱元璋开拓明朝疆土的一代帝师刘伯温。

“笔架山”各个部位又有不一样的叫法,处于中间的位置,也就是正中间的一个小山墩有一个吉祥的名字,你看它形如一个小蟠桃,所以叫“寿桃山”。“笔架山”接近水口的那一段,因为形式宝剑又叫“宝剑山”,武阳整个地方就有“兵器”的防御能力,有“左弓右剑”的说法,右边的山就形似一张横卧的大弓,给人的感觉就是身着汉服的士兵正用力地拉开弓,迎接着来犯的敌人,整个山头散发着阳刚之气。

aa5affe08f0a6ffa776eb3ec1fe90dfc.jpeg
在武阳水口桥北之武阳堂内,现仍保存着清乾隆二十八年青田县令竖的石碑一方,刻有“明开国诚意伯刘文成公故里”碑文。武阳水口桥系宋嘉定六年(1213年)的建筑,历今近800年,仍完好,是罕见之古桥。武阳堂建于明正德年间,亦为罕有古亭,此亭由刘基第六世孙刘启节所建,刘启节购置亭田,得到的田租收入专门雇人为过路客人施茶,整个建筑是木质结构,位于垒砌的石块之上。外侧设有过道走廊,走廊连着座椅,供路人休息,至今武阳堂内还有一个火种石,相当于过去的风炉,用于给过路人热茶和吸旱烟用。沿石阶而上就是正房,处于走廊内侧,该正房连有左右厢房。在以前,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,看木偶戏的人可以把整个武阳堂围得水泄不通。堂内廊道左右马厩分别立着清同治十三年和民国期间的两块石碑,石碑刻文如下:“明嘉靖四年檀樾主刘启节公,契买余文业山场,坐武阳坑下等处,东至黄茅降坑直上为界、南至柏树坳岩壁为界、西至武阳店后至 庙岩为界,北至高岩坑至枫树塆为界,具立四至分明。路旁创造武阳堂供养香灯、广施茶水。并乃田段租数开列于左。

同治十二年(1873)葵酋岁次菊月谷旦。”

3e33bf9689a7a762fa31d0d5d49856c4.jpeg 1964771441332049c034bc2413b20a6e.jpeg
另一块为刘德隅撰写的《重修武阳施茶亭记》,碑高112厘米,宽60厘米,全碑文字21行,碑文内容摘录如下:“武阳为我始祖文成公产生地,即刘族发祥地也。中贯大路,上通瓯括,下达瑞平。路旁有施茶之亭,为我六世祖启节公于明嘉靖年所创建也。曾闻诸父老云,公当日家仅薄产,捐助斯亭嘉惠行者已在半数之上。方之今世锱铢必较之徒,岂可以道里计哉。民国二十七年冬,芦沟事起,抗战军兴,德隅供职国民政府文官处,疏散还山。见斯亭之侷促,年久失修,行将倾圮,加以官商避难山中者接踵而来,实无以容过客之休息。乃商之父老昆弟,擬集资重建。佥以为寓报本于慈善,咸表乐助。至于木材则于公助斯亭之后山,不足之数均取于公之三世孙湄公之祭租,凡谷一百余石。经始于二十八年春,落成于卅一年冬。向之三间两轩前石门之亭,今则前建路廊设槛凳,凭栏可望绿野而舒胸襟;左右建二石门,以壮观瞻而起人思;西设厨房,以避烟火而作长久之计;堂左设公之神位,俾供祭祀,愿世守勿替之。德隅椎鄙,岂敢为文纪实也,惟不能彰先德一二,深自惭愧。过往君子欲访斯地遗闻,可于刘氏谱牍中求之。爱将赞助斯亭之名镌之石,以示后者云尔!”

从碑文中,我们大致了解武阳堂的缘由和经过,武阳堂也好似时光隧道,武阳的历史在这里半隐半现,朦胧中将我带入一个芬芳且遥远的梦境。

a9e7914acfc22c808763773faa3d29de.jpeg
沿着石板路继续前行就是“五指山”,又名“五角仙峰”,因形如五指而得名,该山海拔中峰最高,有982米,立于峰巅,犹如纵身云海之感,要是碰到好天气,感觉那个云就是从指尖流走,自己腾于云海之上,仿佛自己有了腾云驾雾的本领,大有曹操的“驾六龙,乘风而行”之豪气。站在山巅,极目望去,景宁、青田层峦叠翠尽收眼底,文成山水如画卷般铺展,百丈漈水库平静的犹如一面古镜,大有 “日出千山亮如洗,云来紫气渡若飞”奇观。

村内有一坟墓名为“天葬坟”,这是刘伯温祖父的坟墓。“天葬坟”地形得天独厚,左青龙,右白虎,前有明堂案山,远有朝山为朱雀,后有靠山作玄武,四灵俱全,水口紧闭不漏。关于“天葬坟”,还有一个故事,说是刘基出生前,武阳来了一个癞头老翁,原本是去地主家乞讨一碗便饭,可是被地主桌上的残羹剩饭相待,老翁拂袖而去,来到刘基父亲刘爚家中,刘爚便将家中唯一的一碗番薯丝饭给老翁,便承诺让他明日再来。第二日,刘爚不但款待老翁,还用祖籍秘方治好了他头上的脓包,后来老翁摇身一变,幻化成了白鹤仙师,并指点刘爚将父亲坟墓藏于五角仙山下一块风水宝地,日后刘氏家族必生将相之才。

3a7d7ff63932b67aebf84ca75ddda618.jpeg
从武阳堂出发,沿着原先往滩坑水库南岸埠头方向的毛石路走,这也就是岭根岭。古道南北走向,全程将近10公里,过去的人都是从岭根岭到埠头坐船去青田的,岭曾是南田百姓到岭根店铺购物之道,只可惜岭根岭埠头现在被“太坑水库”淹没。据民国三十二年《一勺堂碑记》载:“岭根岭为吾邑城乡要道,亦瓯栝之通衢,岭长十里,人烟稀少。昔先祖梧岗讳凤炜公感行人之式饮无由,于光绪元年建茶堂五间于岭之巅,并募集田租为常年施茶资金。”在当时,父亲刘瀹送儿子刘基出山深造就是从此路出发。从此,刘基踏上了十年寒窗的求学之路。元至顺四年(1333年)23岁的刘基,一举考中进士,开始步入仕途生涯,也从这条路起步的。岭根岭还可以说是智慧路,刘基出山协助朱元璋打天下,也是经过此路。这条路更是刘基的仕途多舛时的归乡路。“人生如路,须在荒凉中走出繁华的风景来。”我想岭根岭这条道就是阐明了这一切。

8ff00486edc939a1f82becc16f014686.jpeg

转载声明:本文转载自「淡墨文成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
admin
TA还没有介绍自己。
顶部qrcode底部
帅的人都用微信扫了!